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校園新聞內頁

deco

逢甲大學:台灣高教的國際合作先鋒,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堅實夥伴

2024.05.27

逢甲大學與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合作,基於雙方對於教育質量的共同追求,已經在上半年度取得顯著進展。這項合作不僅在國際學院學士班(2+2)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還擴展到金融碩士班(1+1)的合作,並計劃進一步加入大工領域與特殊研究領域的發展規劃。5月23日,澳洲昆士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Prof. Rakic領導的研發團隊再次訪問逢甲大學,進一步明確了合作進程,展現了雙方對於深化合作的堅定承諾與積極行動。

訪問團23日剛抵台中,立即就與逢甲大學國際學院院長邱創乾、副院長辛紹志、簡士超與執行長鐘耀隆進行交流,除關心雙方現有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外,亦於現有2+2雙聯基礎,再擴大討論其他學制與領域的合作方式,為學生赴澳學習創造更多管道與機會。同時訪問團也特地參加24日晚上國際學院的結業典禮,以實質行動鼓勵,讓學生們備感溫暖!

24日上午,由逢甲大學副校長黎淑婷主持兩校校級交流會議,邀集逢甲大學工程與科學學院、建設學院、資訊電機學院與國際處聚焦雙聯學制、學生交換、教師短期訪問與實驗室合作等項目,討論大工領域碩士班的1+1與兩校師長共同指導等方式、學期間或寒暑假學生交換與教師短訪,另針對特殊領域研究室初步了解研究成果、運用與發展進程。

依據上午的實驗室合作焦點,下午昆士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Prof. Rakic一行,先至建設學院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了解3DGIS(AR、VR)、AIoT等核心技術與應用IT科技進行運輸系統智慧化之開發;隨後資訊電機學院以自駕車、資通安全、人工智慧領域為主軸呈現前瞻研發,包括輔助自駕車次系統—自控系老師林昱成研發的「智能電子避震系統」,針對車前道路缺陷進行精確辨識,有效減少行駛過程中的顛簸;電子系老師梁詩婷帶領大學生開發的「基於卷積神經網路影像辨識技術之植栽監控照護四軸機械系統」,利用卷積神經網路進行高效的影像辨識,能夠精確監控和照護植物的生長狀況,實現自動化的農業管理;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許懷中所開發的足球賽事即時戰術分析系統,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即時判別和分析足球賽事中的戰術動態,為教練和球員提供實時的戰術建議。

建築專業學院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則讓昆士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Prof. Rakic一行對大型機器手臂設備印象深刻,副院長Prof. Rakic對於混凝土材料的應用與建築設計的創新想法如何落實到工程實際執行介面間的媒合感到興趣與挑戰,並十分敬佩逢甲的研發成果。接續到工程與科學學院材料系特聘教授何主亮的電漿科技研究中心以及林秋裕講座教授的生物氫能模場,預期雙方能在電漿生醫薄膜與綠能生質能源的研究議題上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澳洲昆士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Prof. Rakic領導的研發團隊訪問逢甲大學,深入實驗室體驗研發成果。

澳洲昆士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Prof. Rakic領導的研發團隊訪問逢甲大學,深入實驗室體驗研發成果。

此次,澳洲昆士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Prof. Rakic為首之訪問團,因兩校在月初逢甲赴澳時,雙方已交換過研究領域之議題,此次前來均指定參訪逢甲研發之關鍵核心技術,與逢甲大學除了持續在學生教育上有合作外,更將拓展雙方研究人員的交流以及推動雙邊的國際技術合作,為兩校未來的發展挹注新的教學與研發能量。這一系列的交流與合作,不僅為逢甲大學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學習平台,也為台灣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開啟了新的篇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