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中文文創營,提攜高中前瞻人才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寒假漫長,幸好有你! 逢甲大學中文系與新社高中籌備了數個月的「逢甲大學X新社高中 文化創意人才培育研習營」,終於在2021年1月25日迎來了它的主角:臺中市立新社高中近五十名的學生。透過是次培育營,能在短時間內把大學主要課程濃縮成精華,讓高中同學既學到新知,又能提前體驗大學生活。 「看到在座各位如此優秀,相信未來社會缺的,絕對不是人才,而是人才之間、產業之間的交流與團隊合作。」人文社會院長兼中文系系主任翟院長致詞時,開宗明義點出培育營的目標——所謂前瞻,不僅僅是要看到人才具備哪方面的能力,更要讓這些能力發揮出來,各得其所。 從一開始報到的有條不紊,到正式開始課程後的細心專注,為期三日的營隊活動,同學們都表現出超乎年齡的成熟與沉穩。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術科專業,有無數前輩為我們的研究創作打好了基礎,所以第一步,我們要做的便是,懂得發問、懂得自己尋求解答——Google大神絕對是新新時代「不求人」的最佳搜索引擎,但資訊爆炸超載的情況下,要如何準確、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呢?李綉玲老師老師作為三日濃縮版課程的「開場嘉賓」,由淺入深、講解清晰,配合教材,讓高中同學迅速進入狀態,經過熱烈的討論後,已經在課程結束前用「六頂帽子」思考法整理出次日要採訪店家的大綱! 「請把『我查到的好少』變成『我有很多不知道,請你告訴我』……不用怕你們的報告有問題,有問題才是好問題,用他們的問題去做採訪,這樣的報導文章才是吸引人家閱讀的關鍵!」隨著徐培晃老師緊湊明快的教學節奏,十一組同學輪番上台報告,用一分鐘總結時間展現所學,為首日訓練營作結。 逢甲大學中文系一向注重文字與圖像,甚至影音的結合,讓文學不僅僅用以孤芳自賞,而是結合時代的潮流,結合文創,讓更多人看到文字的力量、文字的美感。因此,第二天的課程開始轉向實務操作類,為每位同學安排裝有PS, AI等實用製圖軟件的電腦,邊學邊操作。教學助理從攝影機的選擇;攝影的角度、取材;圖片畫面比例、顏色配置等一一詳細講述,同學們初次接觸專業軟件也是感到十分新鮮,沉浸在製圖樂中。臨行前去採訪時,紛紛摩拳擦掌,相互打賭要拿手機拍出一張張「世紀大片」。 在小隊輔的帶領下,「新社高中採訪小分隊」陸續出發至逢甲附近合作店家,從路途上的忐忑不安,到目的地後開始採訪,按照前一天朱文光老師提醒的採訪技巧,過程漸入佳境,最後帶著豐富的素材回歸大本營!同學們隨即馬不停蹄地分工作業,有圖片後製的、有整理採訪逐字稿的、有撰寫初稿的……直至下課鈴響起,新社老師催促同學上車時間已到,同學們還是十分有幹勁,想要一鼓作氣完成作業!果然,當夜凌晨三四點,一則則修圖、潤稿的訊息仍在群組此起彼伏…… 到了最後一天,各種文稿的確認仍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新社高中再次展現「前瞻人才」的素質,儘管分身乏術,還是能夠多工作業,避開余風老師所說的「老套標題系列」,一邊吸收圖文並重的要點,一邊按照上課「小撇步」把前兩天的作品拿出來修改、排版,總算趕在印刷時間前把定稿上繳。
然而,成果的展示豈能流於平面,「前瞻人才」的培育,當然是希望「能文能武」,口語表達的能力同樣重要,來到最後一節課——簡報與表達策略,王惠鈴老師不僅教同學們上台如何表現,還提醒同學上台該避免哪些情況的發生,比如,下半身可以發抖,但聲線儘量平穩;比如,控制每一頁簡報的時間,為講者計時練習等。 終於,密鑼緊鼓的三日課程,迎來驗收成果的時刻。各組同學完全把數天所學,生澀但完整地呈現在評委、師長眼前。師長手中拿著的,是同學連日趕工,甚至不眠不休「生」出來的報導文稿,裡面的每個字、每張圖都是年僅16、17歲的同學們自己的作品。他們在台上儘管只有短短五分鐘的報告時間,在眾人眼裡,與初來乍到的那批同學,已然脫胎換骨,有了新一個階段的成長。小隊輔與老師的黑眼圈之上,盡是滿懷欣慰的殷切目光。 「逢甲大學X新社高中 文化創意研習會」在掌聲中圓滿落幕,並由專業評審選出表現傑出的三個組別。在活動的過程中,由逢甲中文碩士、學士班共同組成的小隊輔團隊,也從循循善誘教導學弟妹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也曾經是一份子,因此每位小隊輔在帶隊的過程充滿了責任感,從採訪、上稿、文字整理和校潤中,每一個步驟都盡心盡力地協助完成。誠如逢甲大學校長所言,作為大學,辦學宗旨便是為社會培育合適的人才,並把資源共享給保持同樣熱誠的大眾;作為學校,要專注於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培育,使其被世界看見——「前瞻人才」不僅僅是軟硬實力的培育,更是一種教學相長的傳承。
圖|李駿文
文|李彥璟、巫嘉莉
分享: